在寒冷偏远的拍摄环境下建立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孙崇伟在电影《长津湖》中的DIT工作 12分钟阅读

中国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作战的故事 -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

在这篇访谈中,DIT 孙崇伟带我们进入幕后,并分享了一些独家的拍摄心得,说明他和同事们是如何依靠Silverstack XT、Offload Manager的强大功能,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支持他们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偏远地区进行拍摄的经历。

首先,感谢你与我们分享你在拍摄中的一些见解。能先为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的工作情况吗?

我叫孙崇伟(Steven Sun),目前任职于北京光和作用影视科技有限公司(Digital Photosynthesis Technology),从事调色和DIT全流程工作。最早我是做为一名摄影助理进入影视行业,在2016年开始从事DIT相关工作,后有幸加入了递加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Dimension Plus Technology),近年来,我做为DIT,参与了大量的电影制作,包括以下影片: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3D》
  • 《中国机长
  • 《中国医生》
  • 《长津湖》
  • 《长津湖之水门桥》

我平时也为一些电影短片、广告片提供后期调色服务。

你和你所在的公司(D-Plus)通常会参与制作什么样的项目?

递加多媒体(D-Plus)目前主要提供Stereo 3D拍摄、Live Broadcast直播、Production影视制作、DIT全流程、后期剪辑、后期调色等服务,其中DIT部门主要成员都获得了QTake 官方QCP证书,我们是国内最早使用QTake的团队。2010年,公司参与了3D电影《龙门飞甲》的制作,主要负责电影的3D拍摄、数字影像管理(DIT)、QTake等方面的工作。之后公司陆续为三十多部影视剧提供了影视技术类服务,当下也开始涉足虚拟制作方面的相关业务。

你最近参与制作了热映电影《长津湖》和第二部《长津湖之水门桥》,能与我们分享一些关于这些项目的情况吗?

D-Plus最早于2019年底至2020年初便参与了《长津湖》这个项目的筹备。当时剧组于辽宁省丹东市附近在气温平均-30℃的条件下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测试拍摄。D-Plus为这次拍摄提供了DIT、视频辅助全流程服务。在DIT方面,团队辅助摄影部门完成了对摄影器材的测试、选择,并重点进行了日拍夜的调色测试,由于多种因素,部分夜间戏份需要在白天拍摄,所以剧组对日拍夜的最终呈现效果十分重视。我们团队经过一系列测试,设计出几种视觉风格供主创参阅,并将调色效果提交给后期部门作为参考。

水门桥主场景夜戏

在视频辅助流程方面,因拍摄环境大多是雪山和冰湖,设备运输搬运较难,为达到导演快节奏的拍摄要求,使导演视频监看点离拍摄现场更近,拍摄更有效率,我们自主研发了V口电池供电的QTake HD×4便携版设备,大大缩减了设备移动所花费的时间成本。

在2020年末启动的《长津湖》拍摄中, D-Plus团队为徐克(Hark Tsui)导演的A、B两组提供DIT服务,前后共有11名成员参与到DIT相关工作中。在这次拍摄中,张健龙(Stego Zhang)、高洁(Iris Gao)以及我作为DIT数字影像技师,共事多年,十分默契,其他成员也与我们有过多次合作,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一起参与过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例如:

  • 《狄仁杰》系列
  • 《智取威虎山》
  • 《奇门遁甲》
  • 《烈火英雄》
  • 《中国机长》

针这次项目的多样化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了工作流程和环节,对成员加强培训,对内提高工作效率,对外提升协作能力。

拍摄中使用的摄像机是哪些型号的?

3D拍摄设备

《长津湖》徐克(Hark Tsui)导演组有A、B两组同时进行拍摄,摄影指导分别为高虎(Hu Gao)和谢忠道(Kenny Tse),主要用到的摄影机型号有RED Monstro 8K、RED Gemini 5K,航拍用到的摄影机为RED Helium 8K、DJI Zenmuse X7,另外在狭窄、闭塞等特殊环境或者爆炸、燃烧等场面中用到ZCAM E2-F8、ZCAM E2-F6、Sony A7S2、搭配Ninja V录机的Sony A7S3,共使用了14台摄影机。

为什么你们会选择使用Silverstack XT以及Silverstack Offload Manager?

D-Plus会常年订阅Silverstack XT以及Silverstack Offload Manager。我喜欢Silverstack XT拥有更专业的视频示波器、SDI输出画面、支持更多的RAW文件格式,可以完成大部分电影制作中所需的音视频素材安全备份和元数据管理。

在摄影机数量较多、素材量庞大的项目中,会有A,B,C等多个组的多台摄影机同时在不同地点进行拍摄,甚至每组在拍摄现场都需要多套电脑和磁盘阵列对大量的视频素材进行快速安全的备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使用Offload Manager,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拍摄现场对音视频素材进行初次安全备份,然后将Offload Manager的每日工程文件导入到Silverstack XT进行元数据管理和二次备份。由于我们对硬件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需要全年都能适配硬件和保持可靠的最新版软件,因此Silverstack XT和Offload Manager的订阅模式最适合我们。当手头的任务需要时,我们也会偶尔使用Silverstack Lab。

能否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项目的片场工作流程?在工作中,哪一些环节需要使用Silverstack XT以及Silverstack Offload Manager?

在这次《长津湖》的拍摄中,DIT部门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有色彩管理、DMT数据管理、质检(QC )、Qtake Video Assist视频管理。

在摄制组拍摄阶段,A、B两组分别在拍摄现场使用Silverstack XT和Areca磁盘阵列,以安全且高速的校验方法对拍摄素材进行双备份,回到驻地机房后,再将A、B两组素材安全完整备份至多重存储介质。数据管理员会在Silverstack XT中对QTake DATA、场记单、摄影报告中的元数据进行汇总整理,使用DaVinci Resolve Studio完成摄影机颜色匹配、代理素材的制作、并进行高质量4K实时质检,每日工作完成后输出分发定制化的DIT 综合报告,最终安全完整地交付了4份音视频素材及相关元数据的备份。

导演帐篷 现场监看设备

在拍摄现场,DIT会实时监看影像画面,确保摄影机参数正确,同时使用伪色、波形示波器、LUT等工具,对画面的焦点、曝光等技术问题进行实时质检,对涉及影像技术的问题及时反馈与修正,并可以将示波器画面输出给现场其他监看设备来辅助导演和摄影指导对画面曝光进行监看。而在DIT机房,有区别于拍摄现场1080P 422 SDI视频信号的画面质检,数据管理员使用搭配有RED ROCKET-X的电脑对8K RAW素材进行高质量实时真4K分辨率质检。为了更方便对画面细节和焦点进行观察,我们会同时使用色彩校正后的55寸SONY 4K电视逐条目视检查,检查完成之后再使用Silverstack XT将质检(QC)结果分发给多部门人员。

使用Silverstack XT以及Silverstack Offload Manager的整体体验如何?有没有什么功能是你经常使用的,或特别喜欢的?

Silverstack XT和 Silverstack Offload Manager拥有非常棒的功能设计和稳定性,强大的元数据管理,我离不开它们。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外景拍摄中,我经常使用暂停并稍后重新恢复备份的功能,它可以帮助我高效且安全的完成转场之间的备份工作。

我比较喜欢的功能是可以方便的导入或导出其他软件的元数据,例如可以方便的导入QTake的元数据,减少重复性工作,并且可以快速导出各种软件需要的对应元数据。

另一个我特别喜欢的Pomfort程序是Shothub,它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同步不同拍摄组多台电脑的Silverstack的素材库,收集并同步元数据,保存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常见的摄影机和镜头数据、文件和格式的详细信息、质检(QC)注释,更可以便捷的分享给有需要的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例如场记、剪辑助理、摄影组,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查看检索元数据,使得信息传输和沟通更为高效。云端功能的加入,改变了以往基于本地的流程,对于远距离分组团队拍摄尤为重要。可惜的是在《长津湖》拍摄期间,Shothub功能刚刚成型,并且当时大多拍摄现场地处偏远,没有网络信号,无法使用Shothub功能。不过时至今日,日益完善的Shothub可以让我的工作更为高效,在之后的工作中,会成为重要一环。另外如果可以在香港建立一个Shothub的服务器,那么国内Shothub的使用体验就会更为流畅稳定。

在项目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棘手的情况或配置?你是怎么处理的?

拍摄中经常会用到小型摄影机进行特殊拍摄,但是这些摄影机的素材文件名并不符合素材命名规范,极易造成素材重名等困扰后期制作的问题。我们以往会在Silverstack软件外部进行重命名,例如在《长津湖》拍摄中,A7S3和Atomos Ninja V中的视频文件名都不符合素材命名规范,因此需要对这些视频文件进行重命名,由于文件数量较多,为此我们还设计了Rename自动化流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新版本的Silverstack加入了导入MP4/MOV文件时重命名的功能,这是大家千呼万唤的功能,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遇到的另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情况是,在《长津湖》拍摄中,Atomos Ninja V录制的ProRes RAW需要进行转码和色彩空间转换,但是常用的DaVinci Resolve Studio无法处理ProRes RAW。我们测试了Scratch的ProRes RAW的转码,可以满足转码需要,但是由于这次拍摄中ProRes RAW素材并不多,考虑到数据管理员的操作流程等多方面因素,最后选择了Compressor来完成ProRes RAW的色彩空间转换和批量转码,更为简单和高效。

最后,我们是在一个偏远的复杂山区环境中拍摄,所以现场没有互联网的覆盖,而且电子设备多,造成强烈的无线电磁波干扰,拍摄现场面积很大,有很多壕沟、砖木房屋、山石、钢铁屏障,WIFI局域网搭建难度大,常规5G WIFI方案在此环境下实际只能提供十五米左右范围稳定覆盖,而摄影机图传也无法进行有效稳定的信号传输,A、B两组的摄影组采用了多点中继加强方式,来稳定超长SDI线缆的信号传输,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保障画面监看的稳定性。

我在导演监看车上丈量具体位置 设计无线WIFI设备架设方案

每组配备的网络AP设备

DIT部门的5G WIFI为此采用了企业级5G WIFI公里级覆盖方案,每组多个AP设备搭配超高增益天线根据拍摄现场进度随时调整覆盖范围,增强现场的QTake Monitor的监看稳定性,减少监看死角位置,提升QTake Server利用率,更方便的完成拍摄现场QTake DATA的数据信息采集和管理。在拥有互联网连接的拍摄地点,我们同时提供了QTake云端监看和云端素材安全传输,导演可以在某个地点实时监看所有拍摄地的摄影机画面,并将其它拍摄地点的QTake录制的代理素材即时上传到云端空间,以供导演下载和现场剪辑使用。

现在回想起这些项目,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你最享受的是什么?

在摄制组大部队拍摄结束后,经历过几次补拍,其中一次在7月份的补拍最难忘。炎炎夏日,高温下的黑布笼罩着坦克,我临时作为替身演员,穿上军装,躺在真实的坦克底下,被钢铁巨物笼罩着,油然而生的压迫感让我感觉到人类本能的退缩,仿佛置身在那场战役中,周围都是枪林弹雨,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在拍摄阶段,我经常会自主根据故事、情绪,对有剪辑连续性的画面素材做调色Looks尝试,最终和公映版的画面做对比,观看最终的调色Looks,学习优秀调色师的处理方式,再思考,从中吸取养分,这是我乐在其中的事情。

有没有我们没有采访到,你也想分享的内容,可以和我们说说?

《长津湖》由于内容庞大,摄制组较多,拍摄周期较长,所以在云端搭建了一套内部“Datacenter”数据中心,在拍摄阶段有专人收集每一个镜头、场景的资料,汇整各组每日的代理素材,上传每日 DIT 报告、素材元数据、场记表、连戏表等,生成镜头截图,自动统计,可依照不同导演不同组别进行场次排序,制作报表,以供各组工作人员查阅、沟通反馈,辅助保障电影拍摄的连续性,并可生成EDL以及拷贝脚本,供剪辑使用。另外《长津湖》拥有大量的VFX视觉特效镜头,一边拍摄一边做后期,所以哪些镜头有现场做的postviz,用到哪些素材,都有相关特效素材的统计,并帮助特效剪辑做输出管理,有助于后期进一步制作。

D PLUS DATA流程图

在以往拍摄中,制作公司或出品公司最后往往只会保留成片母版或者单独的raw素材,对项目素材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较少。D-Plus结合拍摄阶段和完片后阶段的需求,为此搭建了一套全面完善的适合国内情况的素材资产数据信息管理流程,在拍摄阶段,依托QTake Server建立了一套更适合国内制作环境的完全自定义QTake DATA数据库,用来收集、管理片场的元数据,每一条视频素材都拥有大量的自定义有效数据信息,不仅在拍摄和后期制作阶段可供查看检索大量的数据信息,制作公司、出品公司更可以在完片后对项目素材数据信息随时查询浏览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影视素材的版权利用和后续素材管理,同时通过Silverstack XT添加、管理音视频相关的元数据,根据各部门需要,将各类定制的D Plus DIT Report分发给多部门工作人员和主创人员,以供查看沟通和检索使用。

非常感谢!


来源: https://pomfort.com/article/creative-workarounds-in-remote-and-freezing-conditions-steven-sun-on-the-battle-at-lake-changjin/


关于作者
Mae是Pomfort的Silverstack XT和ShotHub应用程序的市场经理。她不是在忙于追寻独家的访谈和珍贵的洞见,就是在策划并编辑着源源不断的新内容。